1962年10月,喜马拉雅山区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印度士兵脸上。
这帮小伙子穿着单薄的军装,冻得直跺脚。
有个19岁的新兵蛋哆哆嗦嗦地问班长:"长官,不是说中国人不会打过来吗?"班长没吭声,只是默默数着弹药箱里所剩无几的子弹。就在这天清晨,解放军的炮火突然撕裂了边境的宁静。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惨,印度军队连滚带爬撤了上百公里,最后不得不腆着脸去找美国人求援。
当年尼赫鲁玩的那套"印中是兄弟"的把戏,现在看起来就跟小孩过家家似的。这个英国剑桥毕业的高材生,硬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。那时候印度刚独立,美苏都抢着拉拢,国际地位蹭蹭往上涨。老尼一拍大腿:咱要搞就搞大的!结果呢?粮食不够吃,工业搞不动,最后连军队的装备都凑不齐。更绝的是边境冲突前,几个将军急得直跳脚:"赶紧给前线增兵啊!"这位总理老爷大手一挥:"慌什么,中国人最讲道理。"
转眼六十多年过去,莫迪老仙的法力似乎比尼赫鲁更胜一筹。这位印度总理可不信什么兄弟情深的大道理,人家玩的是实打实的民族主义牌。印度教的神像往街头一立,口号喊得震天响:"印度要成为超级大国!"老百姓听得热血沸腾,国外媒体也跟着起哄,说什么印度制造要取代中国制造。结果2025年一出戏码直接打脸——那个砸了2300亿美元的制造业计划悄悄下马,工厂里的机器还没捂热乎就停了工。
在班加罗尔的工业园区,老板们聚在一起倒苦水。"电力三天两头断,工人连螺丝都拧不利索,外资来了转脸就走。"有个开电子厂的中年人猛灌一口奶茶,"就这营商环境,还取代中国?玩呢!"更搞笑的是那个"生产挂钩激励计划",四年折腾下来制造业占比不升反降。印度官员们挠破头皮也想不明白,明明照着中国作业抄,怎么就是考不及格?
莫迪在外交场上的表演更是一绝。今天跟美国大哥勾肩搭背,明天就和俄罗斯老铁称兄道弟。这操作刚开始还挺唬人,直到2025年美国突然翻脸,一纸25%的关税大棒砸下来。印度外交部的老爷们当场懵圈:"不是说好是盟友吗?"华盛顿那边回得干脆:"你们买俄罗斯石油的时候咋不提盟友这茬?"这场面,像极了小孩想从两个大人手里都要糖吃,最后被混合双打。
印度街头的年轻人可不管这些弯弯绕。他们更关心的是工作在哪,饭怎么吃。2025年年轻人失业率飙升到17%,比新冠疫情那会儿还惨。有个德里的大学生苦笑道:"莫迪总理说要创造两千万就业岗位,结果我们连两万都没见着。"这话说得在理,毕竟梦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那些画在竞选海报上的大饼,终究填不饱老百姓的肚子。
要说莫迪最大的本事,就是把民族主义这张牌玩得出神入化。印度教寺庙修得一座比一座气派,穆斯林聚居区的气氛却一天比一天紧张。2024年大选结果一出来,莫迪领导的党派破天荒没拿到过半席位,不得不拉拢小党派组阁。这下可好,政策推行处处受制,改革步伐举步维艰。这剧情跟尼赫鲁晚年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,历史这玩意儿有时候真就像个循环播放的电影。
边境线上的气氛也越来越不对劲。印度军队还在用着老旧的步枪,新装备订单一拖再拖。有个退役军官私下吐槽:"咱们的国产航母造了二十年还没完工,人家中国第三艘都下水了。"更魔幻的是军费明明年年涨,基层士兵的装备却还是捉襟见肘。这钱到底花哪儿去了?怕是连财政部的大老爷们都说不清楚。
印度的普通老百姓倒是早就看开了。新德里菜市场的大妈一边挑着西红柿一边念叨:"管他什么大国梦,菜价别涨太狠就行。"这话糙理不糙,毕竟填饱肚子比啥都重要。莫迪在台上喊得再响亮,老百姓心里那杆秤可明白着呢。加油站油价涨一毛,可比什么国际地位实在多了。
说起来好笑,当年尼赫鲁想着靠理想主义感动世界,莫迪则打算用强硬手腕打出一片天。结果一个摔在1962年的雪山上,另一个眼看着要栽在2025年的经济泥潭里。印度这辆大车开得东摇西晃,司机还一个劲踩油门。乘客们倒是心知肚明:前头到底是康庄大道还是万丈悬崖,怕是连方向盘后面那位心里都没底。
克什米尔的夕阳照在边境哨所上,站岗的士兵打了个哈欠。远处雪山的轮廓渐渐模糊,就像印度那个忽远忽近的大国梦。六十多年前的那个冬天,尼赫鲁在议会大厅里黯然神伤的画面,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上演?这个问题,或许连莫迪自己都不敢细想。
这篇文章就是想把快乐和正能量传达出去,没什么低俗或者不好的引导哈,如果有侵权情况就联系我们。
杨方配资-西宁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买股票-要配资股票配资网址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