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查找证书】
肺炎是一种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,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,尤其对儿童、老年人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威胁更大。数据显示,全球每年因肺炎导致的死亡人数中,儿童和老年人占比超过60%。生活中,很多人容易把肺炎的早期症状当成普通感冒,觉得“扛一扛就好”,结果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,甚至引发重症风险。其实,肺炎与感冒在症状严重程度、进展速度和危害上有明显区别。了解肺炎的相关知识,才能及时识别危险信号,避免病情加重,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呼吸健康。
一、肺炎的常见致病原因
肺炎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、身体抵抗力下降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,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类:
1.病原体感染:细菌是引发肺炎的常见元凶,如肺炎链球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,可直接侵犯肺部组织引发炎症;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、新冠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等,也会导致病毒性肺炎,且容易合并细菌感染使病情加重;支原体、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多见,常表现为持续的刺激性咳嗽。
展开剩余73%2.免疫力低下: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,老年人免疫功能随年龄衰退,这两类人群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,是肺炎的高发群体;患有糖尿病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,身体抵抗力会明显下降,感染肺炎的风险显著增加;长期使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或接受放化疗的人群,免疫力会受到抑制,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。
3.环境与行为因素:长期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,破坏气道的防御功能,增加肺炎的发病几率;空气污染、粉尘、有害气体等环境刺激,会削弱呼吸道的屏障作用;受凉、过度劳累等情况会导致身体免疫力暂时下降,为肺炎的发生提供可乘之机;在人群密集、通风不良的场所,病原体传播速度快,感染风险也会升高。
二、肺炎的典型症状表现
肺炎的症状比普通感冒更严重,全身反应也更明显,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
1.核心呼吸道症状:发热是肺炎最突出的表现,多为高热(体温超过38.5℃),且持续时间较长,服用普通退烧药后效果往往不佳;咳嗽会逐渐加重,初期可能是干咳,后期会出现咳痰,细菌感染时痰液多为黄色或绿色脓性,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痰中带血的情况;呼吸急促是肺炎的重要信号,儿童会表现为呼吸频率明显加快,成人则可能出现呼吸困难、胸闷、胸痛,且深呼吸时疼痛会加重。
2.伴随症状:患者常会感到极度乏力、精神萎靡,儿童可能出现烦躁不安、哭闹不止的情况;食欲会明显下降,甚至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;病情严重时,患者会出现口唇发绀(嘴唇发紫)、意识模糊等表现,这提示肺部功能已经受到严重损伤。
3.症状特点:与普通感冒相比,肺炎的发热持续时间更长,咳嗽更剧烈,且伴有明显的呼吸异常;症状进展速度较快,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能在几天内就明显加重;部分老年人或免疫力极低的患者可能不会出现明显发热,仅表现为精神差、食欲下降,这种“不典型”症状需要特别警惕。
三、肺炎的科学治疗方法
肺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原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针对性方案,核心原则是抗感染治疗与对症支持治疗相结合:
1.抗感染治疗:细菌性肺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,如青霉素类、头孢类等,必须足量、足疗程用药,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或产生耐药性;病毒性肺炎可使用对应的抗病毒药物,如奥司他韦、阿兹夫定等,这类药物需要在发病早期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;支原体肺炎则需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,如阿奇霉素、红霉素等进行治疗。
2.对症支持治疗:高热时可使用退烧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),同时配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;咳嗽咳痰明显的患者,可使用氨溴索、乙酰半胱氨酸等止咳祛痰药物,帮助保持呼吸道通畅;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要及时吸氧,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;治疗期间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,避免脱水,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,同时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。
3.日常护理措施: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,避免劳累,减少体力消耗;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每天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30分钟左右;儿童患者需要家长经常轻拍背部,帮助痰液排出;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体温、呼吸频率等指标,观察症状是否缓解,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。
四、肺炎的预防措施
预防肺炎需要从增强免疫力和减少病原体暴露两方面入手:及时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,儿童、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优先接种;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勤洗手,避免用手接触口鼻;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封闭场所,雾霾天气外出时要佩戴口罩;戒烟并远离二手烟,坚持体育锻炼,增强肺功能和身体免疫力。
肺炎绝不是普通的“小感冒”,及时识别症状、规范治疗是康复的关键。只要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科学治疗,大多数肺炎患者都能顺利恢复健康。重视肺部健康,做好日常预防,才能有效降低肺炎的发生风险,为呼吸健康保驾护航。
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张涛
发布于:河南省杨方配资-西宁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买股票-要配资股票配资网址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