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刷微博的时候,我看到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。法国驻华大使馆的评论区居然被中国网友给“攻陷”了,满屏都是一水儿的请愿留言。最扎眼的一条就是:“小法呀,你跪下来,我求你个事儿”。
你说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意思?咱们中国网友跑到人家法国大使馆的地盘上,用这种半开玩笑的口吻“求”人家办事。点进去一看,好家伙,原来大伙儿都在求同一件事:让法新社来拍9月3日的大阅兵。
这事儿乍一听有点莫名其妙。咱们自己的媒体拍得好好的,干嘛非得惦记着法新社?说起来这里头还真有门道,得从一个叫“法新社滤镜”的网络梗说起。
西方媒体的“阴间滤镜”套路
说到这个梗,就不得不提西方媒体那些年的“经典操作”。你知道吗,早些年这些洋媒体给中国拍照片,那叫一个“用心良苦”。
明明是蓝天白云的大北京,到了他们镜头里就成了灰蒙蒙的破地方。 上海外滩那些璀璨的霓虹灯,本来亮得跟银河似的,结果人家非得把亮度调暗,专门找几个破角落拍,硬是把国际大都市拍成了十八线小县城。
网友们管这叫“阴间滤镜”,说白了就是故意抹黑呗。BBC那帮人最拿手这招,什么暗沉色调、刁钻角度、断章取义,一套组合拳下来,好端端的中国就被他们拍出了萧瑟破败的感觉。
当时咱们看了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啊。人家拿着镜头指哪打哪,咱们就只能在后面追着辟谣,累得够呛还不见得有用。
意外翻车,法新社“帮了大忙”
不过话说回来,这世界上的事儿真是没准儿。法新社这回想故技重施,结果自己先翻了车。
前不久,法新社拍了一组中国军人演习的照片。按他们的老套路,肯定是想搞点压迫感,暗色调拉到最满,角度找得贼刁钻,估计心里想的还是那老一套。
结果呢?这组照片在网上火得一塌糊涂,但不是因为丑,而是因为太帅了!
你看那些军人,眼神锐利得像刀子,站姿挺得跟松树似的。那暗色调不但没显得阴森,反而把那种千钧一发的紧张感和保家卫国的坚毅感给放大了好几倍。
网友们看完直接沸腾了:“太燃了!这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的样子!”
有人还给这组照片起了个霸气的名字——《帝国的隐忍》。一听这名字就带劲,那股子威严劲儿简直要从照片里蹦出来。
更搞笑的是,网友们开始调侃:“你可以怀疑法新社的动机,但你不能怀疑法新社的相机!”
“法新社滤镜”成了香饽饽
这么一来,“法新社滤镜”这个梗就彻底火了。大家发现,这种暗色调配上特写构图,拍出来的效果居然这么震撼。
“法新社暗黑滤镜参数”都被搜成了热搜词,一堆摄影爱好者开始分享教学视频,教大家怎么调出这种效果。
前不久山东舰开进香港,开放参观引来了一堆军事迷和摄影发烧友。现场长枪短炮拍个不停,大伙儿都想试试这个“法新社滤镜”。
调完之后一看,哎呀妈呀,山东舰立马就变样了。厚重的钢铁质感扑面而来,20层楼高的舰体像头蛰伏的巨兽,那气势简直了。
有网友调侃得特别到位:“法新社一出手,小舢板变歼星舰”。
网友请愿背后的“小心机”
看到这效果,网友们心思就活泛了:既然法新社拍军事这么有一套,那今年9月3日大阅兵,不如请他们来拍拍?
于是乎,法国驻华大使馆的微博评论区就热闹起来了。满屏都是网友的请愿,各种花式求情。
不过有意思的是,这回网友们的语气跟之前完全不一样。上个月大家在各战区微博下求看飞机的时候,那叫一个嘴甜:“叔叔”“爷爷”“亲爱的”,各种尊称轮番上,透着股自家孩子求长辈办事的亲热劲儿。
到了法国大使馆这儿,语气就成了带点调侃的“命令式”:
“小法呀,你跪下来,我求你个事儿” “法新社,赶紧的,给我们拍个阅兵” “来来来,展示一下你们的专业技术”
这差别可不是一般大。说白了,大家心里门儿清:对自家单位是真心实意求支持,对法新社嘛,更多是拿他们过去的“阴间滤镜”开涮。
心态转变背后的深层原因
这种态度上的反差,其实反映了咱们中国人心态的巨大转变。
过去,面对西方媒体的抹黑,咱们总是急着自证清白,各种解释各种澄清,累得够呛还不见得有用。现在呢?咱们有底气了,实力摆在那儿,不怕你拍,反正越拍越帅。
你想想看,现在的中国啥样?军事上,咱们有世界顶尖的武器装备,六代机、先进驱逐舰、航母,样样不缺。经济上,最庞大的工业产能、最完整的产业链,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实力。
实力赋予了咱们从容的心态。深知自己强大,还怕西方媒体那点小伎俩?
还有一点特别重要,就是咱们中国的军民关系。西方那些媒体总是用他们的思维来理解中国,以为拍出军人威严的样子就能制造什么“军事威胁”的印象。
他们哪里知道,在中国老百姓心里,解放军是最可信赖的人。从郑州洪涝到汶川地震,从贵州受灾到各种紧急救援,解放军永远冲在最前面。
所以当中国网友看到法新社照片里军人的威严气势时,感受到的不是压迫,而是满满的安全感和守护的力量。这种感觉,西方媒体永远理解不了。
年轻人的“玩梗”文化
现在网上的主力军是年轻人,这帮人成长在物质充裕的时代,生存压力没那么大,自然就有了更多的自信和质疑精神。
对西方话语权,他们可不像上一代那样盲目崇拜。反而是什么火了就玩什么,什么梗有意思就传什么。
“法新社滤镜”经过网友们的传播和二次创作,早就演变成了一个网络文化符号。大家形成了一种默契:“滤镜越黑,我军越帅”。
这种轻松调侃的氛围,其实体现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文化自信。他们不再被西方媒体的小伎俩牵着鼻子走,而是主动解构、主动玩梗,把原本的抹黑工具变成了娱乐素材。
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出击
“法新社滤镜”现象表面上是娱乐化调侃,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在国际舆论场的重大转变——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出击。
过去咱们总是在后面追着辟谣,现在呢?咱们用幽默的方式解构西方偏见,用轻松的态度回应各种套路。这种转变,靠的是什么?还不是实力和底气。
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,别人的小动作在你眼里就是笑话。法新社想拍出压迫感,结果拍出了威严感;想制造负面印象,结果制造了正面震撼。
这种“反向操作”的成功,恰恰说明了中国实力的强大和中国人民的团结。
网友们在法国大使馆评论区的集体请愿,看似是一场网络狂欢,实则是一次文化自信的集体展示。那种松弛有度的调侃,那种不卑不亢的态度,传递出的是强大的民族底气。
说到底,这就是今天中国的真实写照:有实力,有底气,有幽默感,更有文化自信。
你觉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?是不是体现了咱们中国人心态的巨大转变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,说说你对“法新社滤镜”这个梗的理解。
杨方配资-西宁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买股票-要配资股票配资网址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